一款零售价299元的商品,在拼多多上被卖到159元,你会怎么办?某知名家电品牌就曾因此遭遇线上渠道销量暴跌35%的困境。
拼多多,这个以“低价”为卖点的电商平台,已成为品牌方渠道管控的重点难点。乱价、窜货、假货等问题屡禁不止,让品牌方疲于应付。
拼多多平台的控价工作相比其他电商平台更为复杂,这主要源于其独特的平台生态和规则。
平台规则倾向低价:拼多多主打“百亿补贴”、“低价爆款”,对低价商品有流量倾斜,品牌方直接投诉往往被平台以“用户让利”为由驳回。
审核周期漫长:拼多多的常规审核时间通常需要7-15个工作日,复杂案例甚至超过一个月,导致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。
惩罚力度不足:即使投诉成功,除了将违规链接下架外,平台几乎不会对乱价商家给予其他实质性处罚,且卖家重新上架商品的速度极快。
“自动跟价”功能加剧价格战:拼多多上线的自动跟价系统,导致商家之间循环降价,没有最低,只有更低,进一步压缩了品牌利润空间。
面对拼多多的复杂环境,品牌方需要采取系统性的控价策略。
分级定价策略:建立出厂价→批发价→零售价→最低限价的多级价格体系,不同渠道区别对待。
签订价格协议:与经销商签订《价格管控协议》,明确规定保证金扣除、取消授权等罚则,定期培训防止违规。
一物一码溯源:通过商品溯源码从源头阻断窜货,让乱价行为无所遁形。
系统化监控:使用专业工具实时抓取价格数据,设置阈值自动告警。
人工复核排查:专业人员揪出“满减/优惠券”等变相低价以及未授权店铺。
分层处理机制:先沟通——60%左右的卖家愿意配合调价;再投诉——利用商标/版权/专利侵权投诉,3-7天搞定;假货打击——公证、诉讼索赔。
商标侵权投诉:针对盗用品牌商标的链接,提交商标证书投诉。
版权投诉:针对盗用官网图片的行为,需提供版权登记证。
专利投诉:对于侵犯外观/功能专利的产品,提交专利证书及对比图。
肖像权投诉:若产品涉及明星代言或模特形象,需准备肖像授权协议及公证书。
法律武器:包括律师函威慑(5日内整改率77%)、工商举报(针对虚假宣传等)以及对售假等严重侵权卖家发起诉讼。
渠道激励:对合规经销商给予奖励,如新品首发权或广告补贴,某食品企业通过此策略提升渠道合规率35%。
在拼多多控价这个复杂战场上,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团队往往能事半功倍。杭州务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在电商控价领域已深耕十年,服务过5000+品牌,包括五粮液、伊利、恒源祥、武汉天元、上海家化、同仁堂、国药集团等行业龙头。
技术实力:公司自主研发“品牌卫士”监测检索系统,支持多平台7*24小时价格监测预警,能够实时抓取价格数据并自动告警。
全方位服务:提供控价维权+诉讼维权+渠道管控+假货溯源(一物一码)+数据服务等全周期闭环服务。
专业团队:公司拥有200+专业团队规模,10年以上服务经验,核心人员来自阿里或在维权行业积累有多年经验。
四维保护体系:务新网络首创“数据-价格-知产-渠道”四维保护体系,为品牌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。
对于中大型品牌、多渠道运营企业,务新网络能提供更加定制化的服务方案:
多渠道协同治理:不仅覆盖拼多多,还能实现淘京拼等核心平台的跨平台协同治理与快速响应。
法律服务保障:拥有专业的法务团队,能够处理包括打假索赔在内的复杂法律事务。
数据安全可靠: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浙江省守合同重信用A类企业,务新网络在数据安全和服务可靠性方面有保障。
控价不是一次性的战斗,而是需要长期维护的系统工程。
定期复盘:每季度复盘价格数据,灵活调整策略。
技术+人工结合:AI监测需配合人工复核,避免误判促销活动。
法律合规性:避免直接限定“最低转售价”,优先采用建议零售价和知识产权维权。
动态调整策略:大促期允许5%-10%折扣,避免刚性控价影响销售。
长期监控:每月全平台巡检,新链接3天内处理。
拼多多控价确实充满挑战,但并非无解。通过系统化方法(规则+技术+法律)的组合运用,品牌方完全能够有效管控拼多多价格体系,将乱价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。
对于资源有限或缺乏经验的品牌方,与务新网络这样的专业控价公司合作,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,避免走弯路。
无论是自建团队还是外包服务,拼多多控价的核心都在于坚持和系统化运作——只有建立起全面的价格管理体系,品牌才能在拼多多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平台上实现可持续发展。